新闻动态

因为有您更精彩——感谢志愿者

因为有您更精彩

——感谢志愿者

 

2014年,过去了,值得回忆的人和事有很多,曾经做过常青藤志愿者的伙伴们,感谢你们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儿童中心发起,动员全国校外教育机构参与,以“绿色童年”为主题培养有生态道德的新公民。常青藤作为环保公益组织参与此项目,为此感谢您们的用心,做一个无私的志愿者。感谢来自于:师大二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儿童中心、北京矿业大学、北京中医、石油大学、热心家长、乐享社区、中国教育出版集团……的志愿者们。也许您们来自不同的群体,但都拥有无私而热诚的心。您们对自然、环保、生命、生态,有着特别的感知。是您们亲身的体验和付出,唤醒更多人对大自然的感恩,让未来环境充满了希望。

 

 

您们不仅把脚印留在了大自然,也把希望带给了流动儿童,您们的热诚延续到了新市民生活馆。融入城市的生活梦想,因为您们的加入,让生活更精彩。

 

回首走过的这些日子,我与孩子们从陌生到熟知;与其他志愿者们成为了好朋友。这是一段珍贵的体验,一段闪光的回忆。一直以来,小木屋志愿活动都是我周末生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期待着周六上午的到来,期待着与孩子们见面,期待着能在带给孩子们开心快乐的同时在他们的心里播下一颗绿色的种子。孩子,环保,这两个重要的元素一直吸引着我不断地在小木屋的活动里努力着。小木屋告诉了我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带给了我太多的欢乐和美好,一直与它在一起,是我最大的心愿。

——周萌

 

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智力成长也往往来自非常自然的活动和体验。小木屋倡导的生态教育将原先的理念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取得的效果也十分好。这期活动下来,我看到的不仅仅有孩子们的成长,还有整个教师团体在不断地优化。就我自身而言,我更是体会到了在教育学原理的学习过程中,实践是多么重要。活动中,最庆幸的也是最开心的事,就是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和信任,会开始期待孩子们一声声稚嫩的子琪老师,期待孩子们和我欢欣的分享一周的故事,期待孩子们一点点的长大懂事。

——赵子琪

 

这一期的小木屋更加丰富多彩,不仅让我提高了自己对环保公益的认识,也收获了和小朋友们之间的友谊。小木屋的活动越发成熟了,推出的活动更加的精致,与教学相配套的课本也做得更加好了,教师和志愿者投入更多到课程的准备上以确保每一堂课的成功,对志愿者的培训上也具有更多的关注。在参与小木屋活动的过程中也让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上、在与小朋友和家长们的交流上的不足,但是这也正激发了我要运用自己师范教育专业的知识去实践应用以更好地做好小木屋这样有意义的活动的决心!

——谢珊

 

上个学期,我参加的小木屋活动有限,然而这个学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后,才发现其中的“艰辛”,真正理解了我们这些志愿者的职责,锻炼了自己。孩子们在幼儿园小学时期受到的教育十分重要,这会影响到他们以后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一认识更让我感受到自己身上担子的沉重。虽然我们小木屋致力于对孩子们环保意识的培养,但作为一个教育机构,我们毫无疑问应该承担起为孩子们提供高质量教育的责任。我相信,随着经验的不断增多,我一定会越做越好,与孩子们成为更加亲密的朋友。也祝愿小木屋可以越办越好!

——吴秀菡

 

小木屋活动是我为数不多的带队活动,以前很少接触如此多的小朋友,初次的尝试,完全不同感受,既丰富了我的外出带队经验又增强了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常青藤组织小朋友在游戏的同时中还穿插着对小朋友的生态教育,并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让他们自己从生活中寻找答案来获得精神与物质的小奖励,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嬉戏追逐的欢乐感染了我们,让我们的志愿活动也充满了欢乐,让我们的志愿活动也更加充实,精彩。小木屋组织的活动让我们志愿者感触很深,同时也希望小木屋活动能继续越办越好,越办越精彩!

——王岩

 

小木屋的理念对于现在的教育环境来说的确有着很强的创新性。让孩子在户外接触自然的机会中,领悟到环保知识,这才符合儿童的天性,让他们在自然的社会生活中积累自己的社会经验,渐渐地学到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好的理念,一定要有人来实践。而好的志愿者,一定会用心对待小孩子,并用心传播生态教育理念,为公益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心力。小木屋对于我来说是宝贵的平台,不仅让我和这些可爱呆萌的小孩子打成一片,还圆了我的教育梦以及公益事业梦。最后,衷心祝愿希望小木屋能够越办越好!

——任志鹏

 

周末,走出寝室,在于小朋友的接触中感受到了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中也学到了以前不熟悉的知识,很棒!

——鲁芮萌

 

我参加小木屋活动已经快有一年的时间了。作为小木屋活动最年轻的一名志愿者,我在这个充满温暖和鼓励的大家庭中得到了迅速的成长。从开始的害羞不敢主动说话到现在能做一名带队老师协助主讲老师,这些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记录在我的心中。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可以和小木屋一起成长。 

——刘羽畅

 

正如《背包十年》中所写的“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而小木屋活动就像是我的心灵旅途。在那里,我可以阅读一颗颗天真的心灵,可以遨游于一个纯真的世界。谢谢各位小朋友向我展示的你们的世界,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奇异的旅行。无论以后你们走到哪里,我都会在心底里为你们祝福。参加小木屋的活动,让我有了对自己敢于表现的一份成就感;对于自己语言儿童化需要改善的激励;还有对于如何将课堂教育与户外教育相结合的反思。

 ——李鑫

 

跟了这么多期小木屋活动,我们志愿者在小木屋与孩子们一同成长着。孩子们在小木屋学习如何与自然相处,而我们则在小木屋学会了如何与孩子们相处。在小木屋,我接触了我们小时候所没有接触过的绿色教育教学。在小木屋通过行为实践的方式,从小培养孩子们环保的意识,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小手来创造绿色的环境,在游戏与活动当中收获与感悟。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用智慧编织绿色未来,实现生态与发展的有机结合。
——
曾嘉灵

 

从第一次临时接受任务围着孩子们团团转,到现在的每次提前讨论准备教案;从起初的尽自己义务的志愿者,到具有常青藤血统的小木屋人;从开始的一心想到小朋友中去,到现在的努力把他们带到常青藤里来。我在与常青藤一起努力总结,努力克服,努力成熟着。我爱小木屋,不管路程有多遥远,唯有作为志愿者的坚守与活动中感受的温暖。一路上,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有被小朋友的童言无忌伤害到过,有因为执行常青藤的理念被家长不理解过,有与小朋友沟通失败过,但我们都在努力总结,努力克服,努力成熟着。

——曹海渊

 

……

 

鸣谢:

孙丽月、孙赛赛、蒋寒希、崔岳、李阳、刘平平、房玉硕、赵子琪、古钦晖、曾嘉灵、李鑫、李福金、吴秀菡、周萌、谢珊、任志鹏、高天泽、鲁芮萌、刘羽畅、王岩、曹海渊、武忠龙、叶海涛、朴眀桓、马彩虹、卢思彤、高鹏、王继泽、李红、魏静、惠子……等参与小木屋活动课程和新市民生活馆的志愿者们。感谢您们和常青藤一起成长……

 

常青可持发展研究

2015 01

电话:010-82272588
邮箱:
info@evergreen.org.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滨河路25号B座420室